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06年第1期
编号:11047178
乳头状汗管囊腺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1日 翟志芳 杨希川 郝 飞 钟白玉 叶庆佾
第1页

    参见附件(252KB,2页)。

    翟志芳 杨希川 郝飞 钟白玉 叶庆佾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

    【摘要】目的:研究乳头状汗管囊腺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我院1992~2005年共治疗的5例乳头状汗管囊腺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在20岁以前发病,男女比例1:4,主要发生于头面部。临床表现为单发或两个绿豆至蚕豆大小半球形结节或由丘疹融合而成的斑块;组织病理可见自表皮向下的多个囊状扩大凹陷,上部衬以复层鳞状上皮,下部有多个乳头状突起延伸至凹陷的腔内。乳头状突起及凹陷的下部衬以由内侧的高柱状细胞和外层的立方细胞组成的腺上皮,可见顶浆分泌。结论:乳头状汗管囊腺瘤是一种少见的大汗腺良性肿瘤,临床表现多样,易和皮脂腺痣等伴发,极易误诊。

    【关键词】 乳头状汗管囊腺瘤 皮肤肿瘤 病理学

    【分类号】R739.5

    乳头状汗管囊腺瘤(syringocystadenoma papilliferum,SCAP)又称乳头状汗管囊腺瘤痣或生乳头汗管囊腺瘤,是发生于大汗腺的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其单个皮损临床变化很大,临床诊断比较困难。我们总结分析了1992年2月~2005年4月我科收治的5例具有完整临床及病理资料的乳头状汗管
------
     [摘要]目的:研究乳头状汗管囊腺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我院1992~2005年共治疗的5例乳头状汗管囊腺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在20岁以前发病,男女比例1∶4,主要发生于头面部。临床表现为单发或两个绿豆至蚕豆大小半球形结节或由丘疹融合而成的斑决;组织病理可见自表皮向下的多个囊状扩大凹陷,上部衬以复层鳞状上发,下部有多个乳头状突起延伸至凹陷的腔内。乳头状突起及凹陷的下部衬以由内侧的高柱状细胞和外层的立方细胞组成的腺上皮,可见顶浆分泌。结论:乳头状汗管囊腺瘤是一种少见的大汗腺良性肿瘤,临床表现多样,易和皮脂腺痣等伴发,极易误诊。

    [关键词]乳头状汗管囊腺瘤;皮肤肿瘤;病理学

    [中图分类号]R7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6)01—0073—0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2KB,2页)